怎樣識別與防治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屬同翅目粉虱科昆蟲,國內(nèi)分布很普遍,可以為害茶樹、柑桔、柚、油茶等多種植物,食性雜。幼蟲定居 葉背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煙煤病的發(fā)生,阻礙光合作用 ,樹勢減退,芽葉稀疏,甚至枝葉枯竭。我省從80年代開始,已先后在樂昌、英德、陸豐、蕉嶺等地引發(fā)成災(zāi),蒙受巨大損失。
這種蟲成蟲體長0.95-1.35毫米,除腹部橙黃色外,體翅均為紫褐色,前翅周緣有7個白斑,后翅淡褐色,無斑,體表薄覆白色蠟粉,復(fù)眼紅色。卵呈香蕉形,長0.21-0.26毫米,乳白色至黃褐色,附于葉背。幼蟲黑色,共3齡,一齡長橢圓形,長約0.25毫米、扁平光滑,有足,背面有2條稍為彎曲的白色蠟線。二齡幼蟲長約0.5毫米,背面稍隆起,漆黑色,周緣的白色蠟圈明顯,背側(cè)有刺10對,足已消失。三齡幼蟲長約0.7毫米,背面有刺14對。蛹橢圓形,長1.0毫米,背脊兩側(cè)具19對黑刺,周緣有10對(雄)或11對(雌)黑刺。
這種蟲在廣東每年可發(fā)生5代,以幼蟲在葉背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成成蟲。第二代成蟲羽化高峰在6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蟲羽化高峰出現(xiàn)在7下、8上,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全年以第一代發(fā)生較整齊,第二代開始出現(xiàn)重疊;因此,防治上一定要抓好第一代的幼蟲孵化盛期。成蟲白天活動,多在叢間葉背,且常隨風(fēng)擴散,卵成簇產(chǎn)于葉背,幼蟲孵化即就近在葉背定居刺吸為害,直至化蛹、羽化。黑刺粉虱以郁閉陰濕低洼的茶園發(fā)生多,要求的氣候條件是適溫高濕。黑刺粉虱的天敵很多,如多種寄生性小蜂、瓢蟲及腥紅菌等,正常情況下能夠控制黑刺粉虱發(fā)生,而黑刺粉虱之成災(zāi),除了氣候條件外,主要是天敵減少所造成。
防治這種蟲一要加強茶園管理,結(jié)合修剪疏除腳枝壓低蟲口,二要注意保護天敵,重要的一環(huán)是不要盲目打藥。以保護寄生蜂和瓢蟲,有條件的可釋放粉虱黑蜂。即在發(fā)現(xiàn)有粉虱黑蜂寄生的田塊,不要用藥,待其寄生率提高后,摘下有卵葉片,移放于其它茶園中。遇到蟲情嚴重或蟲口上升,需要化學(xué)防治時,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掌握在幼蟲盛孵期施藥;二是噴藥要保證質(zhì)量,要重點噴茶叢下部的葉背;三是選擇好藥劑,首選的藥劑為10%天王星10000倍液,次為40%水胺硫磷1000倍液,若能掌握好,于第一代幼蟲盛孵高峰應(yīng)用,全年只用藥一次,就能基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