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茶葉的品質(zhì):形、色、香、味|茶藝基礎(chǔ)
顆,大概取北斗星座之數(shù)。春天采摘時,由縣令擇吉日,沐浴齋素,著朝服,率僚屬,設(shè)案焚香,跪拜再三。然后選派12位僧人入園,每芽取1葉,共采365葉,再交僧人焙制,入瓶封裝,入貢京都。這12位僧人暗示12月,365葉暗示一年365天,取歲歲平安之意。如此神秘兮兮,蒙頂茶便被傳說渲染成"仙茶"。仙茶令人長生不老,焉能不名?
蒙頂茶以"仙"聞名,產(chǎn)于皖西的"六安瓜片"以"神"聞名。神奇在兩件事上:一是茶農(nóng)胡林在茶館泡此茶,碗中竟騰起朵朵云霧,竟如金色蓮花,異香襲人,皆叫"好茶!好茶!"胡林回山再尋采茶處,竟如誤入桃花園的武陵漁人,重訪美妙處不可復得;二是中唐著名宰相李德裕作了個試驗,烹此茶澆到肉食上,放入銀盒之中。次日開盒驗試,肉已化為水。此茶尅化肉食的效能勝過三酸合成的王水,你說神奇不神奇?兩件事皆有時間、有地點、有見證人,你是信或不信?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叫"士",中國的士學問限于文史哲,不曉數(shù)理化。士對此謎解不開,廣大農(nóng)人更是昏昏然,似乎也無人去深究,于是"輿論定勢":六安瓜片是神茶,神茶焉能不名?若是近代,那就要對茶作理化分析,算出含有多少兒茶素、氨基酸、咖啡堿,算出含有多少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
與神、與佛相關(guān)的名茶傳說很多,如鐵觀音、普洱茶、大紅袍、洞賓茶、桂平西山茶、惠明茶等,其傳說之多足夠編一本厚厚的書。
當然,名茶的產(chǎn)生不可忘記文人的功勞。茶事源于四川,早在西晉時代,詩人張載在成都寫了第一首茶詩《登成都樓》,"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區(qū)"便是詩中佳句!吨芏Y·天官·膳夫》中"六清"指水、漿、醴、醇、醫(yī)、酏(yí)等六種飲料。早在1600年前茶就已列為飲料之首,"播九區(qū)"則說明
飲茶不局限于四川,已普及到全國廣大地區(qū)。"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這是膾炙人口的詠茶名句。
又如明朝童漢臣《龍井試茶》詩:"水汲龍腦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唐代詩人杜牧《題茶山》中盛贊陽羨茶:"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宋代范仲庵贊頌武夷茶:"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崔道融《謝朱韋侍寄飲蜀茶》:"瑟瑟香塵瑟瑟泉,驚風驟雨起爐煙。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明代黃宗羲《余姚瀑布茶》:"檐溜松風方扭盡,輕阻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頂,出市都爭谷雨前。兩筥東西分梗葉,一燈兒女共團圓。妙春已到更闌后,猶試新分瀑布泉。"宋代詩人梅堯臣稱頌鴉山茶道:"昔觀唐人詩,茶韻鴉山嘉。江南雖盛產(chǎn),處處無此茶。"
革命領(lǐng)袖朱德同志《廬山云霧茶》:"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近代文化名人郭沫若《題高橋銀峰茶》:"芙蓉國里產(chǎn)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献尯菘渥瞎S,愿同雙井斗紅紗。腦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協(xié)力免教天下醉,三間無用獨醒嗟。"……這類詠茶詩文多得不勝枚舉。這些茶正是靠"文藝搭橋"而走出故土,飲譽全國。
古今名茶榜變化較大,清代名茶主要有武夷巖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徽州松蘿、蘇州洞庭碧螺、岳陽君上銀針、南安石亭豆綠、宣城敬亭綠雪、績汐金山時雨、涇縣涌汐火青、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紫陽毛尖、舒城蘭花、老竹大方、安溪鐵觀音、蒼梧六堡、泉崗輝白和外銷"祁紅"、"屯綠"等等。建國后名茶又有后起之秀,超過百余種,由于內(nèi)銷和外貿(mào)的刺激,全國數(shù)千種茶葉如萃萃學子,參加7月的高考,攢足勁在幾年一次的評比會上登臺亮相,一決雌雄。金榜變化較大,選手時有沉浮。
在商品市場地位較穩(wěn)定的多是老牌名茶,如西湖龍井茶、太湖碧螺春、信陽毛尖、宜興陽羨茶、祁門紅茶、普洱茶、屯溪綠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普陀佛茶、太平猴魁、廬山云霧茶、君山銀針、都勻毛尖、黃山毛峰、桂平西山茶、蒙頂茶、惠明茶等。這些茶葉盛名不衰的原因一是有過"貢茶"歷史,如同人才招聘講究大專以上文憑;二是產(chǎn)于名山;三是得到過名人贊賞,有詩文以證其事;四是在消費市場走俏。當然,名茶決非徒具虛名,無論理化檢驗或感官審評,其形、色、香、味都可拿個高分,茶品堪稱上乘。
雖然講了這些,但不能苛求茶人得是茶學專家。對一般茶人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能靠感官認出茶之真假、優(yōu)劣可也。茶藝的重點是操作,烹出好茶來。若茶烹得象溝渠中之棄水,難以入口,茶人有何雅興品飲悟道呢真水古人烹茶講究精茶、真水。陸羽論擇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雨水、雪水是"天水",烹茶亦佳。宜茶之水一般要清、活、輕、甘、冽。茶趣之一是擇水,汲水自煎茗乃文人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