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興號大票見證記-普洱雜志
理及整個產(chǎn)品的制作過程,以保證其品質。3、普洱 茶造假古已有之。同興號首先強調(diào)“均系天然非人工制造而成”:其次有人用其它地方的茶“混入冒充本記”,改變了同興號的品質和性狀,?蜕瘫婷髡?zhèn)。在一?a target='_blank' href='http://m.cfkuzc.cn/look.php?sid=4516'>大票 和內(nèi)飛上如此精心隆重,表達同興號以誠信示人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4、這筒茶產(chǎn)于1935年后,為晚期同興,距今已70多年。5、中英文對照的大票 說明,當年的普洱 茶一直在做出口生意。
據(jù)筆者所知,同興號原名同順祥號,亦稱中信行,以專門生產(chǎn)高級精品普洱 茶而聞名。祖上原籍滇南石屏縣。創(chuàng)辦于清雍正10年(即公元1732年)。與同慶號、乾利貞宋聘號、福元昌號在易武幾乎同時出現(xiàn),被稱為當?shù)氐?ldquo;四大家族”。每年的茶產(chǎn)量都在500擔以上。清末民初,是易武最興盛的年代,當時有茶號7、80家,加上幾十戶其他商家、馬店,共有100多家。每當旱季,運茶的馬幫來來去去,空谷之上,馬鈴聲脆,馬蹄聲碎,恍如天籟。房屋宅院依山而建,鱗次櫛比,蔚為大觀;每當云霧升騰,若隱著現(xiàn),宛著一道“天街”。今日欣賞同興向質卿圓茶,看到從大票 中透露出的訊息,仿佛感覺到了來自天街的回聲。這也使我聯(lián)想到楊凱先生在《從大清到中茶》一書里,談到的1908年也是與易武相關的一樁公案:那年四川敘府(今宜賓)茶商光儀正、瑞豐祥、興順和等7家茶行向當時云南主管商業(yè)的勸業(yè)道狀告當?shù)囟壗?jīng)銷商際春茶行、天申茶行,將依邦宋寅號、元昌號包心茶賣給他們。那時的“包心茶”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廠家為調(diào)配口感,改善品質而采用的不同山頭,不同級別的心茶、蓋茶、撒面茶摻合在一起的茶餅。而在當時這種“包心茶”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云南勸業(yè)道經(jīng)調(diào)查后認為:“此等敗壞商業(yè)之事,著不格外議罰,不足以昭警戒。”在云南勸業(yè)道的調(diào)解下,最后售出方每一擔茶減銀二兩七錢。在當時,一擔茶運到敘府值白銀14、5兩,除去長途運費和本錢,所剩不多,這個懲罰還是相當重的。
因此,通過這段公案和同興號大票 的啟示,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普洱 茶主要是做純料的,而不同茶區(qū)的茶葉,大范圍,多批次的拼配茶,只會肇始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或廣州、香港這樣的加工銷售終端:而更多的原因在于制造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原料成本等經(jīng)濟利益。這也是云南普洱 茶一直處于江湖紛爭,讓消費者霧里看花,良莠莫辨:難以塑造品牌,難以走向高端的頑疾之一:也許,或復歸傳統(tǒng),或拓展科學,才不失為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