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與少數(shù)民族
在,許多地方飲茶,還有加姜、桂的,叫做"擂茶",今白族喝茶亦有放入姜、椒的,保存著古代飲茶的遺風。
二、茶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西北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飲乳食肉,缺少蔬菜,不僅不易消化,且易積熱,而茶之功用,能釋滯消壅,潤喉止渴,所以西北少數(shù)民族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達到?jīng)]有茶就無以為生活的地步。由于茶產于內地,交通不便,價格高昂,以至"以金一兩,易茶一斤"或"一馱茶易一上駟"。茶傳入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似應始自唐朝。茶葉傳入吐蕃的時間,至遲在公元八世紀初。達倉宗巴班覺暈布所著藏文《漢藏史集》的第十三章題為"茶葉和碗在吐蕃出現(xiàn)的故事",記述了公元679-704年都松莽布支在位之時茶葉和碗傳人西藏的情況。藏語稱茶為Ja,與“槚”同!按藶楹挝铩濒敼唬骸翱剩^茶也!”贊普曰:“我此亦有!彼烀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此蘄門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可見,當時西藏不僅已有茶葉及飲茶之風,而且唐朝的名茶,差不多齊備。茶葉輸入回紇的記載,見于《新唐書陸羽傳》:"其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這是八世紀的60年代的事;丶v以名馬到中原易茶而歸,即所謂"茶馬貿易"。宋代,由于茶已成為西北少數(shù)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宋朝常利用茶葉作為改善民族關系,控制少數(shù)民族的工具。宋為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實行羈康,自太祖始,至哲宗終,先后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賜茶二十八次。宋代茶馬貿易的主要對象是土蕃,貿易的主要關口設在秦州(今甘肅天水)和熙州(今甘肅臨洮),大量的蜀茶進入河湟地區(qū),而后轉至土蕃各部。宋遼之間的互市,起自大祖時,在鎮(zhèn)(河北正定),易(河北易縣)、雄(河北雄縣)、霸(河北霸縣)、滄(河北滄縣)五州設置榷場。其輸出物有香藥、犀象、綠茶等,而以茶為大宗。茶的運輸先由官府掌管,后改由商人經(jīng)營。朝廷規(guī)定貿易只能在榷場進行,由于經(jīng)營茶葉貿易可獲大利,所以許多商人不顧禁令在非槽榷場之地私相交易,甚至朝廷官員亦參與其間。宋與西夏貿易,始自太宗雍熙元年(984),至真宗景德四年(100?)正式設置榷場。茶葉亦為貿易的大宗商品!耙茶數(shù)斤可以博羊一口。”當時,西夏每年要從宋地運進茶葉三十萬斤左右。宋與金的貿易也是以茶葉為大宗。高宗紹興五年(1135),宋已準許商人販茶至金貿易,并在泗(江蘇盱眙)、楚(江蘇淮安)、濠(安徽風陽),廬(安徽合肥)、四川及壽春府(安徽壽縣)設有市易務,與金開展貿易。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議和,第二年雙方正式設置榷場。自開設榷場后,茶葉由官府經(jīng)營,禁止商人與金直接交易。因茶利豐厚,許多商人冒利犯禁,走私經(jīng)營,宋廷雖屢頒禁令,從重斷罪,亦不能止絕。金因為每年須從宋輸人大批茶貨,使盤帛南流,也曾頒布詔令,或限制飲茶人的資格,或禁止以金帛等物易茶,但因嗜茶者多,無可奈何。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