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茶葉生產中的病蟲防治對策
新的有效防治技術 盡管茶園中的主要病蟲種類已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技術,使得病蟲種群能基本獲得控制,但由于我國在即將參加WTO的前夕,許多發(fā)達國家都紛紛制訂新的茶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下稱)標準,這就使得多年來使用的部分技術受到限制。如目前茶葉生產中最重要的害蟲種類--假眼小綠葉蟬長期以來采取以化學防治為主的技術,長期使用的樂果在許多地區(qū)效果日益下降,國外對其MRL又有逐漸嚴格化的趨勢。氰戊菊酯是20世紀80年代起茶園中用以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的重要農藥,從 1999年11月起已由農業(yè)部下令禁止在茶葉生產中應用。名優(yōu)茶的推廣,使采摘標準愈來愈嫩,這樣就有更多的嫩梢莖部留在樹上,與過去較老的采摘標準可以采下大量的葉蟬卵的方法比較,這實際上削弱了假眼小綠葉蟬農業(yè)防治的力度。黑刺粉虱是90年代以來在許多茶園中上升為優(yōu)勢地位的一種害蟲,長期來推廣應用的噻嗪酮(優(yōu)樂得、撲虱靈),由于歐盟的新標準中MRL訂為0.02mg/kg,這種對黑刺粉虱防治非常有效的農藥只能停止在茶園中使用,目前尚無一種農藥能完全取代它。茶黑毒蛾在80年代以前只是局部零星發(fā)生,從總體上來講為害性不大,但從90年代末發(fā)生面積越來越大,而且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茶樹害蟲外,茶樹芽葉病害的防治,長明以來采取的是化學防治的方法,由于常用殺菌劑的MRL標準訂得很嚴,因此需要盡快提出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的茶樹芽葉病害的綜合防冶措施。
2.2 茶葉中農藥MRL的超標率很高,影響茶葉出口 我國茶葉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兩種農藥的殘留問題曾經是20世紀60-70年代影響茶葉出口的嚴重問題。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貫徹了安全合理使用農藥和病蟲綜合治理技術昔施,因此從80年代中期起,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問題已獲根本解決,我國出口的茶葉和內銷茶葉分別有98%以上和95%以上符合國際和國內的允許標準。但在我國即將參加WTO的前夕,一些發(fā)達國家,尤其是歐盟各國,都相繼擴大了茶葉中農藥MRL的檢驗范圍,從過去只檢驗6種農藥擴大至近100種農藥,同時大幅度降低MRL值。例如氰戊菊酯在茶葉中的 MRL在2000年7月1日以前歐盟實施的是10 mg/kg,而2000年7月1日以后改為0.1 mg/ kg,許多農藥實施的是0.02mg/kg的最低檢出量標準。因而在2000年造成了茶葉中農藥殘留超標率較高的現象。必須說明的是,這個超標是按歐盟的新標準計算而得出的超標率,如果按我國頒布的標準來計算,則絕大部分茶葉仍然符合標準。從檢測結果來看,超標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優(yōu)樂得等3種農藥。這種超標現象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正在明顯改善中。
2.3 缺乏適于無公害生產使用的技術和農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食品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無公害茶葉的生產在新世紀中已作為政府行為,將在短短的幾年后作為市場準入標準。目前無公害茶葉生產在全國各產茶省成為一個熱點。但是,無公害茶葉生產中許多技術問題尚未解決,亟待解決如何在病蟲防治中少用農藥或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