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貢茶的歷史故事|普洱茶歷史
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大的茶山。 易武古樹茶很純、茶勁十足,香氣掛杯且持久,耐泡,葉底鮮嫩,湯色金黃通透,看上去沒有什么內(nèi)涵,喝起來卻使人大吃一驚,忘記不了!∫孜茶具有很長的歷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易武貢茶的歷史故事。
易武歷史上因茶而興,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之眾(俗稱:奔茶山),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連茶林的格局。但因當(dāng)時,茶山事端不斷,清政府“嚴禁客商入山作茶”。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實行“茶引”夠茶,茶商才得復(fù)入。
據(jù)清人阮福《普洱茶記》載:“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碑(dāng)然就要優(yōu)先進貢京師。官使們將普洱茶獻進宮廷,深受皇宮喜愛而列為貢品。
《普洱府志》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宮廷正式列入《貢茶案冊》,而易武、倚邦等茶山所產(chǎn)的以早春茶(春茶)為原料蒸壓精致的上乘普洱茶———“園茶”每年要繳納“八色貢茶”既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重團茶及用錫瓶裝的芽茶、蕊心茶和以小匣裝的茶膏。
據(jù)阮福查閱《貢茶案冊》所知:“每年進貢之茶,例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之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lǐng)去轉(zhuǎn)發(fā)采辦,并買辦收茶瓶、緞匣,木箱等費……”。
貢茶極為考究,“于二月間(農(nóng)歷)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后方許民間販茶”。易武和倚邦過去的茶農(nóng)民間流傳著“采辦貢茶,忙上不忙下”,意為采辦貢茶是天旨,是皇帝的指令,自己的事情再忙都得放棄,以采辦貢茶為要。
因為貢茶任務(wù)完成了,老百姓的茶葉才能上市,民間也才能販賣。在加工過程中逐漸由茶商設(shè)店,官府派專人監(jiān)制為主。如易武茶商李開基的“安樂號”茶莊,車順來的“車順號”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獲御賜“瑞貢天朝”匾額,李開基、車順來被光緒皇帝敕授“例貢進士”,李開基還被史部敕命為修職佐郎。車順來獲得的“瑞貢天朝”匾額,至今尚存。
關(guān)于易武貢茶的歷史故事,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希望這樣的介紹能給想了解普洱茶文化的朋友帶來幫助。
易武貢茶的歷史故事
普洱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