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煮巖茶白雞冠|武夷巖茶泡法
昨天有幸喝道裘總親自煮的巖茶白雞冠 ,加鹽,文火滿燉,
品過白雞冠的茶友,常常會因白雞冠的色、香、味、形沒有通常意義上武夷茶的香韻而困惑。了解白雞冠要先了解其“道茶”淵源,才能掌握品飲白雞冠的切入點。
不同茶盅在色、香、味上所呈現(xiàn)的參數(shù)是完全不一樣的。茶湯的濃淡,帶有品茗者的主觀色彩,品茗者的品茶經(jīng)驗和味蕾敏感不同,茶湯的濃淡感受也不同,品茗之真味,在于為茶葉配以相應的茶器和泡法,讓茶葉的色香味得以盡情的發(fā)揮。
白雞冠作為“道茶”,真味得經(jīng)由沸騰來啟動,用文火煮才是啟動的原點。它必須遵從道家“紅泥小火爐”的煮茶方式,方能激發(fā)白雞冠的行氣解表功效、啟動其真韻;靜下心來,從道家“氣感”及“無為”中去品茶,方能體會到白雞冠作為“道茶”的無味之味,亦是極致之大味。
品鑒白雞冠:
一泡香氣菲微,鼻端習習,微有淡淡煙草味,入口甘淡、滑軟,余后氣,稍有津、韻味佳;二泡香蘊藉,口吻喉間氣味豐潤,胸腹間有一股平和之氣,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溫暖起來;三泡香味竟不減,湯色淡黃清亮,水中仍有余香,引人遐思。
白雞冠作為武夷巖茶四大名叢(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之一,因產(chǎn)量稀少,一直被蒙上一層“猶在深閨人未識”的神秘面紗。
白雞冠原產(chǎn)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觀白蛇洞(一說為武夷山火焰崗之外鬼洞),樹勢不大,枝干堅實,分枝頗多,生長旺盛。葉色淡綠,幼葉薄綿如綢,樹梢頂芽微黃且彎垂,茸毫顯露似雞冠,故得雅名。
白雞冠茶葉顏色與眾不同,它的葉子先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又變成乳白。到秋天,茶樹枝頭葉子會變成米黃,透含著一層淡白。枝干上深綠色的葉子上,鑲著一條金黃色鋸齒葉邊,華麗美艷。白雞冠茶樹種植成活率低,產(chǎn)量不高,外形內(nèi)質特點鮮明,很難做假,極為名貴。
白雞冠干茶有淡淡的玉米清甜味,條索較緊結,一部分是黃綠色,一部分嫩得呈砂綠,可以見到紅點。香高,回味極長。
白雞冠主要作為止止庵道士靜坐修道的輔助調(diào)氣養(yǎng)生茶飲。相對于武夷山天心寺發(fā)源的“佛茶”大紅袍,白雞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在道家眼里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雞冠正是以其獨特的調(diào)氣養(yǎng)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從而登上四大名叢的金榜。
鹽煮巖茶白雞冠
武夷巖茶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