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安徽十大名茶
山志》載:“蓮花庵”就石隙養(yǎng)茶,多輕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旗F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間養(yǎng)之,微香冷韻,遠勝匡廬!睋(jù)考證,黃山云霧即為黃山毛峰 的前身。
黃山為中國東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蒼勁多姿之奇松,嶙峋維妙之怪石,變幻莫測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溫泉聞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給予黃山很高評價,寫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岳”。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首。
黃山風(fēng)景區(qū)境內(nèi)海拔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峰 的重要產(chǎn)區(qū),現(xiàn)在黃山毛峰 生產(chǎn)已擴大到黃山山脈南北麓的黃山市黃山區(qū)(原太平縣)、徽州區(qū)、歙縣、黟縣等地。這里山高谷深,峰巒迭翠,溪澗遍布,森林茂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土壤屬山地黃壤,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zhì)和磷鉀肥,呈酸性(PH4.5——5.5),適宜茶樹生長。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黃山毛峰 自然品質(zhì)風(fēng)格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制作方工序
1、系摘: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標準時開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結(jié)束。
2、殺青:是在平鍋上手工操作,火溫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穩(wěn)一致,每鍋投葉量250~500克(嫩葉量少,考葉量多),以雙手盡量將葉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開,使茶葉接觸鍋面受熱均勻一致,而又不使悶氣,不焦,達到炒勻炒透,經(jīng)3~4分鐘,葉質(zhì)變軟,稍有粘性,葉面失去光澤,呈暗色即為適宜,便可進入揉捻。
3、揉捻:將殺青適度的茶葉起鍋放在揉匾上,輕輕加揉,但應(yīng)注意抖散,避免悶黃。特別細嫩的芽葉,往往只需在鍋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葉色鮮艷和芽尖上的白毫。
4、干燥:分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是毛火(子烘)。一般四個烘灶并列一起,火溫由90~95℃而逐個逐次降低(幅度5~7℃),出鍋茶坯先在開頭火溫較高的烘籠上烘焙,待又有茶葉出鍋時,將前茶坯移至第二個烘籠上來,以后逐次類推,流水操作,中間每隔5~7分鐘翻動一次,手勢要輕,約經(jīng)30分鐘,茶葉達到七成干即可下烘“攤晾”,這時中“毛火茶”。攤晾厚度3厘米左右,經(jīng)30~40分鐘,七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時,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并為一烘,進行下一步的老火烘干。第二步是足火(老火)。每鍋葉量1.5~2千克,火溫65~70℃,中間翻拌,由開始每15分鐘一次,以后延長至每20分鐘一次,直至全干。
5、老火以后的茶及時揀剔,除去劣茶雜質(zhì),同時葉脈水分繼續(xù)向全葉滲透,稍有“還軟”,再以70℃火溫進行復(fù)火,使其充分干燥。
沖泡方法
1、燙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