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商與湖南安化黑茶|黑茶文化
的地區(qū)和土地面積一半以上的廣闊區(qū)域活動,壟斷和操縱著邊疆各地區(qū)的茶貨貿(mào)易。
按茶葉采購的區(qū)域來分,大體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明末清初,主要采購漢中和四川之茶;第二階段在清前期,采購湖南安化、福建武夷、浙江建德、安徽霍山等地之茶,以湖南安化的資江為盛,湘潭則為大轉(zhuǎn)運碼頭;第三階段自清乾隆、嘉慶以后,主要采購湖南和湖北交界的蒲圻,臨湘一帶的茶葉。茶葉通過外茶商和內(nèi)茶商的共同合作,銷往我國的邊陲地區(qū)和沙俄。
山西人可以說是最早采用機械壓制磚茶的,“其原料多為二茶或三茶,茶葉長約一寸,味強,一般稱為老茶。壓力多為木制平壓機”,“其壓制法極為幼稚,置茶于蒸籠中,架鍋上蒸之,傾入模型中,置木架壓榨器中,借杠桿之力壓之。移時,在模中托出,放于樓上,聽其自然干燥!安沙茶入鍋,用火炒,置布袋揉成,收者貯用竹簍。稍粗者甑軟用。稍細之葉,灑面壓成茶磚,貯雙竹箱,出西北口賣之,名黑茶。”
山西人之精明,還表現(xiàn)在他們的誠信和敬業(yè)。在平遙,年輕的人力車夫為我們拉車整整半天時間,一邊為我們解說平遙的歷史和現(xiàn)狀,一邊為我們查找資料提供路徑導向,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開支。臨別時,我們給他五十元錢,他執(zhí)意不收,只收了他應得的二十元。大體這就是山西商人的為人之道吧。中國人說,經(jīng)商的成敗與為人如何至關重要。
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鄧九剛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晉商》節(jié)目時說:“他們(晉商)誠心誠意的對待顧客,他們那種敬業(yè)精神,使他們在語言的掌握方面,都達到了這種令人吃驚的程度。我過去采訪山西商人,老的山西商人,和他聊天,說著說著,說到激動的時候,語速快的時候,他情不自禁的把漢語變成蒙古語,就是說蒙語變成了他的母語了。
他這個山西人無論從外形,還是心理、語言,幾乎就是蒙古人。這是因為他從小,從14隨學徒,掌柜的就把他放在草原上,字號就要求他,在草原上要習蒙俗,用蒙語,對顧客要尊重,要掌握顧客的心理,這你才能戰(zhàn)無不勝。他這個商業(yè)為什么比人擊不到它,無法排擠它,他和顧客的關系達到這種程度!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合格的山西商人,還要學習一些中草藥知識、針灸知識。以見牧民有病了,給人家看看病,搞點中草藥,給人家針灸一下,他病好了非常感謝逆,互相之間建立了一種信任關系。
山西土地貧瘠,晉中大院的興建并非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而是通過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今日所見到的規(guī)模。如果略微探究一下這些大院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這些院落的第一代主人,在走西口之前,幾乎全是一些在家鄉(xiāng)走投無路的貧苦農(nóng)民。像曹家的祖先,是推著獨輪車賣沙鍋的;常家的祖先,在張家口擺攤賣布